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企业要闻

中国电子报聚焦:王平表示要从国企思维转向国家思维|SEMICON China 2025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孙友芳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2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编者按:作为半导体装备制造企业“国家队”,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电科装备”)参展Semicon,展示了其集成电路设备、化合物半导体设备、泛半导体设备三大类产品线最新进展。3月26日,电科装备党委书记、总经理王平在Semicon展区接受《中国电子报》记者专访。在他看来,国产半导体装备正处在窗口期,央企有自身的责任和担当,也要遵循市场的规律、坚持创新的底色。

中国电子报1

坚持系统化改革,突出协同融合
对于王平来说,2025年是电科装备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。2024年9月2日,电科装备整体改革计划正式启动。电科装备作为子集团统筹管理中国电科二所、四十五所、四十八所三个国家级研究所和17家公司。改革前,电科装备有着雄厚的技术积累,但在资源统筹、协同创新方面效能还不够彰显。此次改革的核心,就是强化电科装备的顶层谋划与系统布局,发挥内部创新发展最大合力,提升子集团和旗下各单位的市场竞争力。

中国电子报2

这次展会,是电科装备实施改革以来的第一次亮相。“体系化”,是王平对这次展览规划的核心表达。
在展会上,电科装备旗下的诸多设备被分成三大类:集成电路设备、化合物半导体设备和泛半导体设备——按应用场景分类,而不是按单个产品类型分类。如果仔细看,王平所主张的系统布局的改革思路,其实能够在展览规划中初见端倪:例如,化学机械抛光(CMP)设备,在集成电路、化合物半导体展区均有出现,在化合物展区,其作为电科装备大尺寸碳化硅材料加工智能解决方案中的关键一环,与晶锭减薄设备、激光剥离设备、晶片减薄设备等产品共同组成了成套解决方案进行展出,更加突出设备间工艺协同、技术协同,发挥电科装备整体效能。
改革不是目的,由改革带来1+1+1>3的效果,才是改革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在王平看来,对电科装备内部资源进行科学统筹给业务带来了多个层面的红利:其一,创新赋能,可集中各单位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。加速解决共性技术难题,从而实现技术共享。此外,针对相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形成协同效应,使得多条产品线预先创新、调整,更好服务产线。其二,平台赋能,通过统筹开展物理空间布局,由电科装备统一建设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平台,从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。其三,市场赋能,充分利用成熟产品资源,带动其他产品快速导入客户,形成全产品线大市场格局。例如,发挥离子注入机国内市占率第一的行业示范作用,牵引减薄设备、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等更快进入客户产线,形成市场合力。
坚持机制创新,赋能产业发展
电科装备下属三个研究所,自成立至今均已超过60年,拥有厚重的技术积淀。但要使这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产业成果,王平提出“要以不同类型的载体和商业模式,支撑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和产业成果”的观点。
在他看来,任何产业类型的发展都要经历三个阶段:0到1的阶段,1到10的阶段和10到100的阶段。0到1的阶段,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原始技术创新过程,该阶段更适宜在研究所中完成,凭借国家项目支持和研究所的技术积淀、科研力量,更易解决市场支持动力不足的问题,能够快速研发出科研成果。当科技成果形成后,会进入从1到10发展的工程化创新阶段,此时的创新成果更适宜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推进和发展,这样团队和产品能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。当产业成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,企业要加快进入资本市场,通过资本的加持进一步提升产业化能力,实现从10到100的跃升。
当前,为了更好地配合装备产业化发展需求,王平正在子集团内部积极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。例如,坚持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,通过“赛马”机制,选定优势产业公司快速打造上市平台。
坚持需求牵引,推动正向创新
由地缘政治带来的贸易摩擦,是国内所有半导体企业面临的共同处境。在美国对华出口强管控的情况下,许多国内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探索实现技术目标的新路径。并有业界观点认为,中国可能会走出一条区别于西方创新路线的新路径。

中国电子报3

“经过不懈努力,我国自主研发之路越走越宽,半导体装备产业正逐步壮大。”王平说,“虽然发展后劲十足、前景广阔,但我认为,由追赶到领跑的过程仍面临诸多挑战,还是要坚持久久为功。”
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全球创新变革。如何在创新变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、在国际竞争的角斗场中脱颖而出,王平认为:“不进则退,主动出击才是王道。”他表示,特别是电科装备这样的“国家队”,更要牢固树立国家思维,勇担当、作表率,带头去闯技术的“无人区”,加速占领新域新质赛道,从而塑造新的竞争优势。
长久来看,我国半导体装备企业只有利用基于需求牵引的发展模式,才能真正形成产业链的创新。对于半导体装备产业来说,实现正向创新,不只是某一家企业的任务。在王平看来,这离不开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创新。电科装备正积极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“工艺+装备+服务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建立重要设备创新联合体、共建碳化硅衬底智能示范线等,助力产业向新发展。
抢抓发展机遇,实现战略突围
当前,在我国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背景下,国产集成电路装备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。在王平看来,电科装备要抓住机会,进一步提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。
为此,王平为电科装备今年发展划了三大重点:其一,发展使命引领型装备,王平将其称之为“从国企思维向国家思维转变”,为国家之必为,支撑解决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。其二,发展产业主导型装备,除履行国家使命职责外,面向市场充分竞争,培育离子注入机、CMP、涂层设备等单项冠军,塑造核心竞争力,发挥“头雁效应”,引领带动装备业务协同发展。其三,强化协同融合发展,通过数据共享、集智攻关和大市场协同,实现资源高效统筹和优化配置,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的发展。
此外,王平还为电科装备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。聚焦发展,强化创新驱动和产业强企,更好发挥央企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三大作用;聚焦改革,构建一体化协同发展运营模式,实现运营、资本、平台、文化等四方面协同。
在1个小时左右的访谈中,记者能感受到王平对一家央企自身定位清晰的边界认知:
怀揣初心使命,坚持装备报国,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;赋能行业发展,充分参与竞争,做引领产业升级的领头羊;坚持企业本色,塑造差异化优势,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。

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引下,电科装备的改革发展步伐非常坚定。王平表示:“我们的改革还在往深处走,市场化产业化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。”

打印  |  关闭